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10月 2023 浏览人次:1431
二.数任宰相的高级顾问
北宋立国,定都开封,但由于历史源远流长,西京洛阳却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失势隐退的权贵、名噪文坛的墨客都愿意聚集在洛阳,以至洛阳成了左右全国舆论、推动文化发展的中心。邵雍在宋仁宗庆历元年( 1041 年)路经洛阳时,投宿在洛水以北的汤氏客店。洛阳的秀丽风光、文化氛围和淳朴的民风使他流连忘返,倾慕不以顿生迁居洛阳之念。第二年,回到家乡共城(今河南辉县市)后,一再劝说父亲迁居。其父邵古对洛阳也十分向往,几次想迁居,无奈家境贫寒,不能如愿。邵雍得同窗学友,河南武陟县县令候绍曾得到此情,慷慨解囊,成全了邵氏父子的心愿。邵雍移居洛阳之初,寄住在天宫寺。虽然居所简陋,但也自得其乐,不以为苦。他每日亲自打柴割草,料理家务,侍奉父母。他与街坊邻居相处和睦,待人宽厚仁善,乐于为人排忧解难,指点迷津。久而久之,他的人品和学识传播开来,朝廷命官闻风而至,社交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当时与他来往的还是一些不太知名的官员,如谏议官刘元瑜、吕献可、王宜桑、少卿张师锡、学士王起、侍讲李景、郎中姚奭这些人。他们在邵雍面前都不敢摆官员架子,都自称是他的门生。
后来,不少政治上失意寓居洛阳的大员也常到他的寒舍咨询国家的政治走向和个人的仕途命运,邵雍一一给予指点,使这些人避免了为政治风浪吞没的厄运。他们出于感激,相继出资为邵雍买房置地。邵雍用他的《易经》智慧,逐步改变了窘迫的生活环境。
特别是被罢官的宰相富弼来到洛阳以后,邵雍的地位和名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富弼是宋仁宗时的宰相,因不同意王安石变法,受到改革派的排挤,于是称病辞官,退居洛阳。他虽属守旧派,但据《宋史》记载,他为人天性好疾恶,勤政爱民,年轻时好学不倦,宽宏大量,范仲淹见而奇之,说他是 [FS:PAGE] “ 辅佐帝王之才 ” 。富弼信仰佛教,退居洛阳与邵雍结识后,经常结伴而行参拜僧寺。有一次傍晚,当时也在洛阳的司马光到邵雍家对他说: “ 明日有法师开堂说法,富弼和吕公著都要去听讲。吕公贪佛,已经无法劝阻。富公如果真要前去,情理上说不过去。我是晚辈,不敢说,先生有什么办法阻止他呢? ” 第二天,富弼真的去参加法会了,邵雍见到他说: “ 有消息说皇上想再次起用你。 ” 富弼笑着说: “ 你看我病体衰弱到这种地步,还能任职吗? ”
邵雍说: “ 对啊!假如有人建议朝廷任命先生,先生可称病不起;可是一有僧人说法,先生必定参加。怎么不能任职呢? ” 富弼骤然憬悟: “ 我还真没有想到这一点! ”
于是邵雍吩咐两个仆人搀扶着富弼把他送回家。后来,富弼把邵雍邀请到后花园小酌,纵论天下大事,说到高兴处,不由自主下堂走动不已,唯独邵雍端坐不动,徐徐指着两个仆人与富弼开玩笑说: “ 你莫非忘了这两根拐杖了? ” 富弼大笑而止。
还有一次,富弼闭门谢客,但告诫门人: “ 唯独邵雍来,无论早晚,立即通报。 ” 那一天,富弼双脚病痛,不能行动,正在室内静卧。邵雍到时,他把邵雍叫到床前,邵雍笑着问: “ 其他客人也能到这里来吗? ” 富弼也笑了,指着邵雍的坐床说; “ 自从卧病,心神不宁,即使儿子来了,说完话也就马上打发走了。这张坐床,专门是等待先生的 ”
邵雍环顾四周,然后说: “ 再取一张坐床来。 ” 富弼不解,问他为什么,邵雍说: “ 今天中午,有一绿衣少年,骑白马来见你。你虽然有病在身,也要打起精神见他。你将来仙逝后,此人当执笔修史,你的传记将由他来撰写。 ” 富弼一向敬服邵雍,只要他说的话,都认为是得自神明,因此马上命令门人: “ 今日只要有客,无论贵贱,立刻通报。 ” 果然到了午时三刻,范祖禹骑白马来访。请入内室后,殷勤问劳,富弼对范祖禹说: “ 我垂垂老矣,且病患沉疴,回首一生,碌碌无为,不足为外人道。不过,老朽生性朴实忠诚,日后褒贬,定要有劳先生,请先生留心。 ” 范祖禹当时还是一个无名晚辈,听了这位辞官居家的当朝宰相这些突如其来的言谈,惶恐不知所措,连忙叩谢退下。谁想十多年后,他奉命修撰《裕陵实录》,真的撰写了《富弼传》 ―― 与邵雍十多年前的预言丝毫不差!
为了这些事,富弼十分感谢邵雍,后来,他为邵雍买了一座富人的花园,邵雍再三推辞,最后才勉强接受。
到了熙宁初年,王安石变法实行买官田,意在将荒弃官田卖给农民,以刺激农业生产。因邵雍所居之处也是官田,被官府标价拍卖,但人们处于对邵雍的敬意,竟然无人出面购买。司马光、富弼一致声明: “ 若邵先生的住宅让别人买去,是我们的耻辱。 ” 于是,他们集资替邵雍买下了这处宅地。事后,邵雍赋诗感激司马光等人,诗云:
重谢诸公为买园,洛阳城里占林泉。
七千来步平流水,二十余家争出钱。
嘉祐卜居终是僦,熙宁受券遂能专。
凤凰楼下新闲客,道德坊中旧散仙。
洛辅清风朝满袖,嵩岑皓月夜盈轩。
接离倒戴芰荷畔,谈尘轻摇杨柳边。
陌彻铜驼花淡漫,堤连金谷草芊绵。
青春未老尚可书,红日已高犹自眠。
洞号长生宜有主,窝名安乐岂无权?
敢于世上明开眼,会向人间别看天。
尽送光阴归酒盏,都移造化入诗篇。
也知此片好田地,消得尧夫笔似橼。
这是后话。
嘉祐三年( 1058 年),宋仁宗没有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再度起用富弼为相,他马上派人给邵雍捎话: “ 如愿意出来做事,将任命他以要职;不然,就建议皇上封他为处士,以成全他隐退不仕的志向。 ” 邵雍赋诗作答云:
欲遂终焉老闲计,未知天意果如何?
几重轩冕酬身贵,得此云山到眼多。
好景未尝无兴咏,壮心都已入消磨。
鵷鸿自有江湖乐,安用区区设网罗。
可是富弼不甘心像邵雍这样的人才老死深山,几经努力,让宋仁宗颁布诏令,企图逼他出山。诏令送到了洛阳留守王拱辰手中,君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去见邵雍。一见面先是恭维,后是宣告。邵雍打断了他的话,调侃道: “ 就是尧舜在世,把您的留守职位让给我,恐怕也不行吧! ”
王拱辰无计可施,最后用激将法问他: “ 我听说先生也曾热衷于功名,是否确有此事? ” 邵雍说: “ 不错,确实有过。不过,那是年轻气盛时的无知妄想。成年之后,目睹官僚机构日渐庞大,人浮于事,钩心斗角,结党营私,腐败成风,各级官吏鱼肉乡民的事情越演越烈,我早已对仕途心灰意冷了。您不必多费口舌,浪费时间啦。 ” 说完,径直回到书房,再也没有理会这位当时的洛阳市长。
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已经作为国策全面推开。富弼再次受到排挤,这时正好其母去世,富弼遵制去官守丧,服丧期满后请求回洛阳养病,住所与邵雍很近,从此二人过往更加密切。富弼这时心意索然,闭门谢客,唯独嘱咐儿子说: “ 只要是邵公来访,无论何时,立即传进。 ” 二人相聚,有时研讨学问,有时议论时政,有时吟诗作赋,十分相得。
一次, 邵雍来到富弼家,见富弼面带忧愁,便问道: “ 你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 ” 富弼说: “ 你猜猜看。 ”
邵雍想到当时王安石变法已经陷入进退维谷之地,便说: “ 莫非是因为王安石罢相,吕惠卿任参知政事,担心吕比王执法更严酷吗? ”
富弼点头不语。
邵雍笑着说; “ 你无须忧虑。王吕二人是为权势、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二人在权力相等后,一定会反目成仇,顾不上陷害他人。 ”不久,吕惠卿果然背叛了王安石。
邵雍家居洛阳期间,除了经常和富弼在一起,还与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等十分友好。他与富弼在一起谈论的大多是政治时事问题,与司马光则谈论的更多是历史哲学方面的事。当时,司马光正在全力编写《资治通鉴》;哲学家张载在研究他的本体论学说;理学奠基者、宋哲宗的老师程颐和他的哥哥程颢试图从易学中阐明 “ 天理论 ” 和 “ 格物致知 ” 的学说;而邵雍正在致力于他的 “ 易学象数学 ” 和撰写《皇极经世》。他们在一起互相切磋辩论,对彼此完成其事业无疑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二程和司马光对邵雍的易学成就极为推崇,留有大量言论评价他。
(待续)
网站制作与维护:郓城未来互联网络有限公司(创意设计,盗版必究) 备案号:鲁IP备